她有双重身份,肩负双重使命。作为一名疾控人,同时也是一名区人大代表,她不只关心全区疫情防控工作,还留意收集社情民意,反映社会民生问题。她就是南谯区人大代表、南谯区疾控中心主任王玲。
冲在一线“硬核”保障毫不退缩
作为一位老疾控人,2020年疫情初期她便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并在一月中旬牵头启动了全区疫情防控培训工作。
“……取消休假,立即到岗到位,为全区28万父老乡亲生命与健康而战!” 1月25日年初一,她带队沉到一线,全面深入隔离点、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点进行不间断指导,确保全区疫情防控措施高效落实。同时,她还肩负着区防控指挥部防控组、流调组的多重职责,为兼顾多方工作,她顶着颈椎、腰椎疼痛,转的就像一个高速“陀螺”,每天不停地穿梭在急需的地方,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一口,常常工作到深夜。即便如此,当她接到外地通报的协查疑似病例通知后,又带领着同事奔赴流调一线,摸排、调查、消杀.....一套规范程序下来,天已经蒙蒙亮了,等待她的是两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和新一天的战斗。丈夫心疼的对她说:“五十多的人了,也别太硬拼了。”她却说:“我是疾控人,决不能在这个时候选择退缩,不管多难多险都将硬拼到底。”
作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的“参谋长”,她充分的发挥了自身专业优势,结合南谯实际,多次准确研判、评估疫情防控形势,为区委区政府的科学防控工作提供了“一锤定音”的决策依据。截至目前,南谯区未出现一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被评为全省首批低风险地区。
心系群众到处都是履职平台
作为连任两届的区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两届区人大常委会委员,王玲的身份已不仅仅是南谯区疾控中心的负责人,她的使命也不只是守护生命。肩负着崇高的政治责任,更加增强了她为群众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倾听传染病患者的心声、了解群众困难和诉求,她时刻把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当作她的代表履职平台。
王玲在调研走访中了解到,部分村卫生室诊疗设备配备不足,于是在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她牵头提出的《关于合理配置村卫生室诊疗设备的议案》,被列为当年的1号议案,受到了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该议案的通过为创造标准化村卫生室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区各村卫生室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不仅提高了村卫生室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能力,也为全区群众的医疗健康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玲还是一个“有心人”,战“疫”成果初显,她丝毫没有放松警惕,反而从中发现卫生应急工作还存在着短板和不足,比如防控能力需要提升,机制不活、动力不足,防治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于是在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她提出了《关于加强疾控中心体系建设的建议》,希望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疾控体制改革,加大公卫经费投入,切实巩固好疫情防控的成果。她时常告诫疾控中心全体职工:“越是关键时候,防控工作越要细致,越要给力。”为实现全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两手抓两手硬的既定目标,她没有丝毫停歇。一方面,持续抓好疾控的常规工作,做好各类传染性疾病的监测、预警、防控;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专业力量深入全区企业、学校、超市、农贸市场、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指导,督促各项常态化防控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让我感到自己的责任更重,这是压力也是动力。”王玲说,她会更加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疾控人的使命,努力当好一名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