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用脚步聚民意 用实事惠民生

阅读次数:1493 编辑: admin 发布时间:2022-08-30
[字体:  ]

——南谯区人大常委会开展“聚民意,惠民生”行动侧记

 

入夏以来的南谯大地,骄阳似火,每天几乎都有一群人大代表冒着高温酷暑,走向田间地头、车间厂房、镇街社区,深入经济建设的前沿、矛盾困难的一线,了解群众所想所需,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这是南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开展“聚民意,惠民生”行动的缩影,也是一次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搭建代表履职平台,与群众无缝对接。

在龙蟠街道办事处, “人大代表联络站”内,窗明几净,桌椅摆放井井有条,档案柜内整齐摆放一摞代表履职手册,墙上一块块精简的制度牌、活动计划、值班表、代表风采展板格外显眼,“倾听人民呼声 回应人民期待”等红色大字特别醒目,制度上墙一应俱全,搭建起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和周边群众的桥梁。南谯区人大注重组建好新一届14个市区代表活动小组和38个镇代表活动小组,加强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活动指导。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加强和规范代表履职平台建设的办法》,在乌衣镇、腰铺镇和龙蟠街道探索规范化代表履职平台建设。“近年来,我们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成效的‘六有’标准,在全区11个镇街建设代表联络站46个,成为新时代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实践的一个重要窗口。区镇两级人大以代表小组为单位积极开展活动,促进了人大工作的延伸,增强了代表履职的活力,拉近了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一个个联络站就是一条条民意通道,让群众诉求有人听、有人管、有人帮,这就是我们高标准建设代表联络站的初衷。”南谯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良仁介绍说。

聚焦党委决策部署,理顺收集办理渠道

“依托于省、市人大‘聚民意、惠民生’行动,我们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10项‘暖民心’行动落实落地,区镇两级人大积极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代表活动,更好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模范带头、监督推动、参与决策、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产业回乡聚集、实业回乡聚力、人才回乡聚合,助力乡村振兴,繁荣区域经济,形成了上下联动、多面开花的工作格局。”南谯区人大常委会人选工委主任郑宏兵说。

用脚步察民情,广泛征集意见。发动代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在参与防控工作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安排代表在各级代表联络站排班接访,并通过微信、电话等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收集民意;组织代表对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执法检查,调研视察四好农村路建设、老年助餐、安心托幼等民生实事进展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确保群众受益。在疫情形式缓解的情况下,区人大常委会及时组织部分委员赴各镇街开展基层行活动,了解督促各代表小组及时征集群众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各级代表小组共收集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民生实事等方面意见建议1560余件。认真分析研判,确保及时交办。建立代表意见建议交办前的沟通协调机制,先由代表小组联络员收集、分类、整理,再分别提交区人大人选工委或镇人大主席团。对涉及区级及以上层面办理的建议,由区人大人选工委汇总、研判,并及时交办相关单位或提请市人大处理。涉及镇级层面办理的建议,由镇人大主席团向镇政府交办。

强化意见建议办理 切实为民排忧解难

“我今天是来道谢的,不是来反映问题的。屋门口的这条烂泥路,下点雨就下不去脚,现在终于改造好了,衷心感谢人大代表帮我们圆了多年走好路的梦想。”黄泥岗镇黄泥街道社区的戴学龙再次来到镇代表联络站乐呵呵地说。该小区路段全长350米,是周边5栋小区、6个居民小组居民出行的主要道路。因年久失修,路面破损严重,居民出行极不方便。在人大代表的呼吁和推动下,该路段改造建设工程计划于今年6月竣工,还周边居民群众一个整洁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

“如果没有袁代表的指点引导,我们不可能参与到这么稳当的产业项目中来。以后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一提起人大代表袁保胜,章广镇胡集村的村民就赞不绝口。区人大代表袁保胜流转农民闲置土地近700亩种植葛根,建立葛根农副产品加工厂,发展特色产业,解决农民就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每年产值达350万元,发放工资近150万元,为本地解决50余个就业岗位,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张贵芳代表提出的“关于解决企业疫情防控方面存在问题的建议”,区经信局及时召开会议制定方案,组织人员到乌衣、腰铺、开发区、高教城等规上企业进行摸排,全力保障涉及生活必需品生产配送、重点防疫物资、农资生产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企业稳定生产,协助企业申请通行证,缓解企业物流压力。同时,强化常态化防控措施,及时为企业调配防疫物资,努力做实企业后勤保障工作;对潘诗江代表提出的“解决珠龙镇陈王村大苏组群众生活用水不便问题”,区水利局及时将该组管网延伸通水列入今年计划,确保代表意见建议得到落实;江家峰代表提出腰铺镇部分路段需加装路灯的建议已圆满解决;李宝光代表提出利用珠龙镇原小学建设手工工艺品厂、徐莎莎代表提出在北关村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等建议,都受到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科学论证后,认真办理,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

说着最实在的话,做着最暖心的事。以“聚民意,惠民生”行动为契机,全区700余名人大代表带着真情来到群众中间,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安居、就业、便民等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一直想办而没有办到的事,做成了许多过去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为强化代表议案建议督办,区人大加强与“一府一委两院”沟通联系,提出要求,确保代表提出的“微民生”“微实事”意见建议得到及时办理。截至目前,共梳理交办315条,办结214件。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南谯区人大用“小切口”惠及“大民生”,落实一件件小事好事实事,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了身边的暖心事,始终把代表建议办理结果和群众满意度作为为民办实事成效衡量标准,用实际行动写下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生动诠释。

(南谯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杨华勇,1890050197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