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湖北省当阳市玉阳办事处窑湾村选民柯凡,来到市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刘学才办公室,要求刘代表为他发展养兔致富指点“迷津”。刘代表非常感动,及时到书店给他购买养兔技术资料,帮柯凡出主意怎样新建养兔场,并协调供电部门为他架设照明电线,在刘代表的帮助下,柯凡现已喂养良种兔300余只。预计年底可出售成兔1500只,获收入4.5万元,这只是该市建立人大代表接待日帮助选民致富增收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当阳市人大常委会为了更好地促进代表履职,积极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在机关、社区、村、企业探索建立人大代表接待日。通过组织市人大代表开门接访,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使人大代表能够倾听民声,反映民意,维护民利,解决民难。
为了使人大代表接待日不走过场,抓出实效。该市以代表小组为单位,组织市人大代表在确定的接待日面对面与群众见面交流。为便于组织管理,明确13个代表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为代表接待日的牵头人,负责组织小组内其他代表轮流值班接待。并由各代表小组自行确定人大代表接待日的具体日期,向所在选区选民公布,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常委会代工委加强督办检查,确保代表按时参加,及时与选民说事交心。代表在接待日重点开展“群众难事解一解,发展生产帮一帮,邻里纠纷调一调,贫困选民扶一扶,政策法规讲一讲”等五项活动。为方便群众联系,该市将每位代表的姓名、职务、电话,接待时间和五大服务宗旨制成卡片发到选区选民的手中,由群众自己决定是与代表见面沟通,还是通过电话反映情况。
据初步统计,建立人大代表接待日以来,全市200多名市人大代表共为群众解决难事150余件,提供致富信息50多条,调处矛盾纠纷80余起,帮扶贫困户400多户,宣讲政策法规100余场次。该市人大常委会一名负责人高兴地说,人大代表接待日架起了群众与政府部门联系沟通的“民心桥”,真正成为了扶贫解难的“集聚地”,化解怨气的“消防器”,发展致富的“信息库”,法规宣传的“传播台”,受到社会各界。(当阳市人大 李江 王荣贵)